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07-24 16:02
来源:本站
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勇 通讯员 李航
今年是襄州区雲毅慈善基金会成立的第三年,目前该基金会在慈善事业方面的投入已超过450万元,资助困难学子近千人。与公募基金
会不同,这家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一家企业的捐赠。
是什么让这家企业愿意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又是什么让一位“企二代”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他们为困难群体做了哪些事
情?7月15日,记者采访了该基金会“85后”理事长王姗月。
传承家训 常行善举
“积善之家,方有余庆,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回馈之举,这是我奶奶当年的教诲。她一生乐善好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助学、
扶贫、恤病方面的私人赠予超过百万元。到我父亲这一辈,依然笃行这一家训。”王姗月告诉记者,雲毅慈善基金会的资金全部来源于襄
阳功德陵有限公司的股东捐赠,而该公司的主要股东系王姗月的父亲及同辈亲属。
功德陵公墓于1998年经湖北省民政厅批准建立,至今已有20余年。该公墓一直注重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建设,兼顾社会效益与民
众利益,先后被省民政厅授予国家“一级公墓”、全省“节地生态试点公墓”等称号。
作为特种行业从事者,该公司在20多年的殡葬实践中,对人间关爱、民众疾苦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们希望为那些被钱所困
、大病难恤、孤残难扶的人尽一份社会责任。因此,在王姗月奶奶的倡议下,一众亲属于2021年发起成立襄州区雲毅慈善基金会。
投身公益 成就自我
“我原本的职业规划是进入时尚行业,但大学毕业后,父亲建议我先当一年实习记者,看看人间百态。这段经历让我对家族理念有了自己
的认识,最终促使我决定把慈善作为自己未来的事业。”王姗月说。
王姗月清楚地记得,她当时主要跟随资深记者学习社会民生类新闻的报道。当采访对象为困难群体时,王姗月常常被他们的自强不息精
神打动。在通过报道呼吁社会力量进行帮扶的同时,她也会献出一份爱心。
因为没有固定收入,王姗月有时不得不向父亲寻求帮助。父亲在满足她心愿的同时,也会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有一天能够以另外
一种方式,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这些人。”
后来,王姗月前往武汉,在时尚行业打拼。
2021年,父辈们决定成立雲毅慈善基金会,需要一位全职管理人。王姗月不仅年轻、干事有冲劲,还热心公益,是最合适的人选。
“每个人都应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衡量人生价值的终极标准是为社会作贡献、提供正能量。基于这种认知,我决定全身心地投入慈
善事业。”王姗月说。
对于这份事业,王姗月也有自己的理解:2016年,我国颁布了慈善法,为慈善事业提供了一盏指引发展方向的明灯,这也说明我国的
社会慈善活动更加组织化、专业化、法治化。对于很多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来说,从早期的企业和个人捐赠到建立专业化平台,再到运营
系统化、持续性的慈善基金会,最终发展为永续慈善计划,才可以更系统、可持续地推动慈善事业和传统文化传承。
捐资助学 传递大爱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也是雲毅慈善基金会重点关注的群体。王姗月告诉记者,雲毅慈善基金会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帮
助优秀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022年7月,保康县马桥镇古泉沟村二组一个困难家庭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小炜考上了“985”高校,忧的是小炜的学费没有着落。
小炜的父亲自幼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成年后一直以体力工作为主,他希望儿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好在儿子非常争气,考上了华中科
技大学。
得知小炜一家的困境后,雲毅慈善基金会决定帮助这个勤奋好学的男孩圆梦。事实上,仅2022年,该基金会资助的困难准大学生多达1
76人。
雲毅慈善基金会还通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资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2022年,该基金会为襄州区石桥镇第二小学捐资26.8万元,用于购买
教学触控一体机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2023年,在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襄阳六中和襄州二中开办雲毅雨露班,向每所学校资助9万
元。据统计,近三年,该基金会累计资助困难学子近千人。
此外,在助力乡村振兴、公共事业发展方面,雲毅慈善基金会频施善举。2024年,该基金会与市慈善总会签订捐赠协议,为“慈善惠
民·点亮乡村振兴路”公益活动捐赠30万元,助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照明条件;向市儿童福利院“福娃圆梦慈善爱心基金”捐助
10万元,用于帮扶院内托养儿童开展游学等活动;向襄州区人民医院、襄阳蓝天救援队捐赠救险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未来,我们将持续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王姗月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