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1-14 17:06
来源:本站
编者按
2024年高考结束后,襄阳市民政局、襄阳融媒体中心、襄阳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襄州区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毅”起圆梦助学公益项目,用爱心点亮困难学子的求学路。这些学子走进大学校园后迎来了怎样的生活?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有什么新的体验和感想?日前,记者对部分受助学子进行了回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汤如意:大学生活比想象中更精彩
幼年丧母,如山的父爱滋润着汤如意和他的姐姐成长。2024年夏天,谷城县庙滩镇彭家庄村的汤如意考上中国地质大学,并获得助学金资助。
“刚进大学的时候有些惶恐,是室友们让我变得开朗和自信。”汤如意变得健谈了,他告诉记者,走进大学校园,也算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外出“旅行”。林立的高楼、繁忙的地铁,一切是那么陌生而又新鲜。
汤如意有两个室友是武汉人,另外一个室友来自深圳。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相互碰撞,汤如意带给他们山村的质朴,他们则开阔了汤如意的眼界,不仅带他熟悉武汉的大街小巷,还让之前不愿意运动的汤如意开始注重锻炼身体了。
在室友的鼓励下,汤如意参加了学校的场地管理中心社团。每当学校的相关院系举办公开演出等活动时,他和社团其他成员就负责整场活动的秩序维护,并提供音响和灯光服务。
“像是有了一份丰富多彩的工作,学习也变得不再枯燥了。”每场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与特色,一场一场服务下来,汤如意一扫最初的紧张,现在可以从容地提前安排好座位以及外围观看场地。与他人沟通时,他也不再腼腆,而是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朋友。汤如意说,有了社交圈后,自己的眼界也跟着开阔了,之前一直让他头疼的高等数学和编程课,学起来也得心应手了。他说,发现自己变开朗后,挺惊喜的。
寄语2025
汤如意:我希望自己在专业课上能取得好成绩,也希望能交到更多朋友。大学生活比想象中更加精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我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不辜负这美好的大学时光。
肖郝运:努力成为更出色的自己
母亲收入微薄,父亲身体不好,哥哥患有脑瘫,肖郝运从8岁开始每天5点起床锻炼,19岁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还3次获得湖北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冠军。去年8月,本报报道了襄阳学子肖郝运以优异成绩被武汉体育学院录取的励志故事后,众多爱心机构、团体及个人伸出援手,助他圆大学梦。
去年9月,肖郝运进入武汉体育学院的大门,但此时他心里忐忑不安,因为这里会聚了各个项目的佼佼者,要取得好成绩,压力可想而知。肖郝运思考了很久后跟自己说:“求学机会来之不易,我不能被压力吓倒。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成为更出色的自己。”
在为期一个月的军训中,肖郝运认真领会教官教的每一个细节,凭借标准的正步动作,在连队中突出重围,站在了护旗手的位置上,并被评为军训先进个人。
在后续的卓越班考试中,肖郝运又以出色的专业能力和文化课成绩,成功进入了该班。
在“武体大学生素质提升月”辩论赛活动中,肖郝运勇于挑战自己的短板,以赛促学,成功挺进半决赛。
期末考试结束后,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艺考志愿者活动。他说:“我的求学机会来自热心人士的资助,虽然我现在能力有限,但我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奉献爱心,传播正能量。”
寄语2025
肖郝运:我计划报名参加大学生拳击锦标赛,为学校争光。在文化课学习上,我将更加努力,做到学科和术科齐头并进。课余时间,我想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宋文宾:朝着目标稳步前行
从小跟着奶奶生活,懂事的宋文宾发奋苦读,希望替父亲撑起这个家。2024年夏天,宋文宾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
“英语四级刚考完,题目不难,应该能过!”在学习领域,宋文宾一如既往地认真。他说,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早早就养成了独立性,所以很快就适应了大学生活。入学考试过后,原本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他果断选择修“软件+工管”双学位。他精心制订了4年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生活像是按下了加速键,忙碌又充实。课余时间,宋文宾坚持参加志愿者活动,以增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2024年10月,第136届广交会在广州举办。宋文宾报名当志愿者,在地铁站,为外籍人士指路,引导乘客上下车。有一天,他从中午2点忙到晚上8点,连续站立6个小时。然而,这一个月的忙碌,频繁与各国人士沟通,让他练习了英语口语,收获满满。
“我的专业就业形势较好,我想毕业就参加工作。”目标清晰,宋文宾知道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听说学校有软件开发项目需要外围基础工作,他毅然报名参加。浩瀚的代码世界里,他一次次攻克难题、一次次深入钻研,让自己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寄语2025
宋文宾:感谢丰富的大学生活,打开了我的思路。我学会了站在不同视角剖析问题,看事情更加理性、更加全面。新的一年,我希望在学业上大步迈进,也祝愿家人、朋友平安喜乐,在新的一年都能朝着目标稳步前行。
冯文倩:在挑战中不断充实自己
母亲残疾,家里的开销全靠父亲打零工。2024年8月,老河口市孟楼镇的冯文倩被天津科技大学录取,她获得了助学金资助。
冯文倩说,自己是从小镇考上了大学,进入大学后,她体验到了落差感。但她很快调整心态,积极融入校园生活,在各种挑战中不断充实自己。
入学后没多久,冯文倩便加入了学生处服务中心,为同学、老师帮忙,并且拿到了人生第一笔薪资,也缓解了生活压力。
“在这里能够学习我一直非常喜欢的舞蹈。”在看了新生联欢会后,冯文倩加入了学校国标舞社团,“虽然我学得不是很好,但认识了温柔的学姐,她们非常认真地教我。”
此外,冯文倩还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从容应对,我学会了耐心与人沟通。”冯文倩说,自己不仅认识了很多有爱的朋友,生活也过得很充实,在无私奉献中,自己还收获了成长与心灵的满足。这些美好的瞬间如同璀璨的宝石,镶嵌在青春的记忆之中,她更深刻体会到了奉献精神的真正含义。
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冯文倩学会了写推文,还能熟练使用word、excel、Auto CAD等软件。“我还积极参与各种社团竞选活动,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寄语2025
冯文倩:寒假期间,我准备和朋友报名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不断充实自己。希望新的一年仍有满腔热情,平安喜乐,等着花开,增长自己的见识。
高玉洁:向着梦想全力进发
家境并不富裕,却义务照料聋哑老伯24年,积善之家最终走出品学兼优学子。2024年8月,保康县黄堡镇岞峪村学子高玉洁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并获得助学金资助。今年1月7日,当记者向她了解这半年的经历时,她说:“在这所优秀的大学,我与众多学子一起学习,压力和乐趣并存,我要抓住机会,尽可能地充实自己。”
在高玉洁看来,大学的学习模式和高中大不相同,虽然考试次数不多,但学习并不轻松。她每天到不同的教室上课,给自己定了许多任务。休息时间,她还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这里很多时候没有硬性监督,需要更加自律,并且统筹安排好时间。”高玉洁说。
期末的压力更是不用多说,各科的考试接踵而至,考试科目甚至比高中还多。高玉洁有时会觉得痛苦压抑,但会连忙提醒自己:“不能陷入内耗的陷阱,要放手去做,用行动缓解焦虑。”回过头来看,之前困难的时刻,她咬牙坚持过来了,以前没接触过的领域,自己也多了一些了解。她说,自己正变得更强大、更坚韧。
当然,高玉洁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是“甜”味十足的,尤其是当自己埋头写题时,身边有一群并肩奋斗的同学。正是这些伙伴时刻提醒她要继续努力。
记者从高玉洁的爸爸那里了解到,高玉洁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她不仅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还是学院团委学生干部。
寄语2025
高玉洁: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砺,仿佛拨云见日,我心中曾经的迷茫渐渐消散,我更明白了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未来的路不再混沌,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朝着心中的目标——打造一段充实且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向着梦想全力进发,不负青春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