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退出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慈善资讯
    • 县市区动态
    • 总会公告
    • 慈善简报
    • 媒体关注
  • 机构介绍

    • 机构章程
    • 机构设置
    • 机构荣誉
    • 机构资质
    • 大事记
    • 联系我们
    • 捐赠方式
  • 慈善项目

  • 公益基金

  • 信息公开

    • 财务会计报告
    • 年度工作报告
    • 收支明细
  • 慈善杂志

    • 慈善杂志
  • 爱心榜单

  • 慈善文化

    • 政策法规
    • 观点评述
    • 慈善文化

→ 新闻资讯

  • 慈善资讯
  • 县市区动态
  • 总会公告
  • 慈善简报
  • 媒体关注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向阳花”妇女儿童公益项目

    已筹款:¥3702890.58
  • 襄阳“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

    已筹款:¥157560.71

2025慈善信息第6期(总第153期)

2025-07-18 09:56

来源:本站

志愿精神再蓄能 服务襄阳添温度

——市慈善总会举办2025年度慈善志愿服务及志愿者专项培训会

       为系统提升我市慈善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效能,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6月25日上午,市慈善总会举办2025年度慈善志愿服务及志愿者专项培训会,来自市慈善总会、各志愿团体、社工组织等40余名骨干志愿者参加。

       本次培训以《志愿者服务伦理与方法》为核心课题,紧扣志愿服务实践的核心需求,直击志愿服务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市慈善总会特邀湖北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授、高级社会工作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罗学莉担任主讲,聚焦“如何做好志愿服务”这一根本命题,围绕志愿者核心伦理守则、有效沟通技巧、服务对象需求精准识别、心理支持策略以及复杂情境应对等志愿服务者关键能力展开,将抽象的伦理准则与具体的服务场景相结合,引导学员深刻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的应用,以提升服务的规范性与专业性。

       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支兼具爱心与专业能力的志愿者队伍,不仅是传递城市温暖的“毛细血管”,更是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未来,市慈善总会将继续深化此类专业赋能工作,推动志愿服务从“热情奉献”向“专业高效”迈进,为襄阳民生福祉提升与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更持久、更深厚的志愿动能。



襄阳八部门联手实施慈善助学工程

       在2025年高考录取季即将来临之际,6月16日,襄阳市民政局、教育局、融媒体中心、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红十字会、残联等八部门共同启动了“襄阳圆梦·圆梦向阳”慈善联合助学工程。

       市民政局副局长施海潮介绍说,与以往的助学活动不同的是,该助学工程在市政府的统筹下打破了单一部门壁垒,形成精准分工协作机制。

       民政部门牵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重点保障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符合条件者提供最高1万元/学年的持续性资助;教育部门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涵盖义务教育困难生生活补助、高中免学费、中职助学金等11类帮扶项目;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分别开展“金秋助学”“希望工程”“金凤工程”,面向困难职工子女、本科新生、女大学生提供3000元-5000元/人的一次性助学款。

       该工程还突破传统资金资助局限,构建了生活保障、能力提升、健康护航、精神关怀、就业衔接的“五维支持体系”,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升级,比如残联按学历梯度发放1000-4000元残疾大学生就学资助;红十字会为白血病、先心病患儿提供专项医疗救助金;总工会实施“阳光就业援助”,为困难家庭毕业生提供一对一职业辅导.......

       该工程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其中雲毅慈善基金会捐赠百余万元,联合市慈善总会、市融媒体中心、襄州区慈善会共同开展“毅”起圆梦百万托举计划;广汉公日新教育爱心基金及多家爱心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将开展助学活动。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黎说,此次八部门携手助力贫困学子求学,既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务实之举,也是为襄阳高质量发展筑基赋能的温暖工程,民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将以“全覆盖”为目标、“树榜样”为导向、以“暖人心”为内核,打造可持续、多维度的助学模式,托起万千学子的梦想之光。


助学金即申即享

“毅”起圆梦百万托举计划全学段覆盖

       今年襄阳的助学活动不仅有八大部门联手推进,而且执行模式也实现跨越式升级。由襄阳市慈善总会、市融媒体中心、襄州区慈善会、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的 “‘毅’起圆梦百万托举计划”,已筹集善款107万元。

       该项目首创“全学段覆盖+即申即享”资助模式,并推出 “爱心配捐翻倍”机制,全面激活社会公益力量。

       善款精准滴灌,三类学子受益。36万元用于基础教育夯实根基,按照每校6万元标准,定向资助襄州区峪山镇中心学校、黄龙镇中心学校、张家集镇中心学校、石桥镇中心学校、石桥镇第二初级中学、黄集镇中心学校等6所乡镇学校,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子。

        36万元赋能优质高中,瞄准拔尖人才培养。按照每校9万元标准,重点支持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襄阳六中、襄州二中等4所普通高中,提升区域高中教育质量。

       15万元助力大学新生扬帆启航。聚焦高考升学关键点,将于高考放榜后,按每人5000元标准,资助30名以农村户籍为主的优秀准大学生,切实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首创即时通道,全天候守护成才路。20万元作为动态应急成才专项资金,打破传统助学时间限制,随时接受申请或推荐,情况确认后72小时内兑现资助。

       该资金重点覆盖困境帮扶类、英才激励类两大特需群体:前者系因突发疾病、家庭重大变故等不可抗力导致学业难以为继的学子;后者为在国家、省、市级重要竞赛或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子。资金面向全龄段开放,资助额度灵活,视具体情况提供每人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支持。

       雲毅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姗月说:“作为植根襄阳本土的慈善基金会,我们心系家乡学子。即时申领机制的设计,就是要确保在孩子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支持‘零延迟’抵达!”

       全民公益赋能,“小善举”撬动“大爱心”。为畅通社会爱心渠道,市融媒体中心将携手市慈善总会设立公益基金,广纳市民点滴善意,雲毅慈善基金会同步启动配捐机制。


湖北“家庭教育楚天行”亲子沙龙走进市慈善总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宣传实施。6月上旬,湖北省“家庭教育楚天行”公益项目亲子沟通主题沙龙在襄阳市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妇联主办,湖北省儿童中心承办,市慈善总会与市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协会共同协办,旨在普及科学育儿理念,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本场沙龙以“告别无效沟通!三个实用技巧让孩子主动‘吐露心声’”为主题,聚焦家长在日常育儿中的沟通难题,通过互动游戏、案例演练、技巧讲解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高情商沟通方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活动伊始,主持人以一句“有没有因为孩子写作业拖拉发过脾气?”引发共鸣。随后的“优点盲盒”“一句话形容亲子沟通”等破冰环节,让家长们在轻松氛围中认识到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如“唠叨”“对抗”“沉默”等关键词频频出现,折射出家校沟通的痛点。

       在案例环节,家长们通过模拟对话,剖析孩子抗拒背后的情绪和需求。例如,当孩子说“我不想写作业”时,可能隐藏着疲惫、挫败感或对自主权的渴望。活动引导家长用理解代替指责、用倾听代替质问,从而实现沟通质量的提升。

       分组练习环节中,家长们围绕“这句话如何改?”这一主题,尝试将常见的负面语言转化为更具支持性的表达。例如,“你怎么又粗心?”可改为“这次哪里没做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上的小改变,背后是育儿理念的转变。

       讲解环节中,专家从心理发展和脑科学角度出发,系统讲授三项沟通技巧:一是营造安全感,避免语言伤害;二是善用开放式提问,引发孩子表达兴趣;三是情绪识别与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

       在总结环节,家长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一位家长分享道:“我意识到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今天我学到了倾听的重要性,今晚开始我就要尝试改变沟通方式。”

       本次亲子沙龙活动,是“家庭教育楚天行”公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贴近现实、注重实效的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推动家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公益幸福大讲堂”走进校园 护航学子心理健康

       为有效缓解中考学生心理压力,6月10日,市慈善总会联合襄城区图书馆、市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协会在新集中学举办“公益幸福大讲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丹妮以“轻装上阵,奔赴未来”为主题,为即将踏上考场的初三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中考减压赋能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科学减压与心理疏导,讲师以趣味性的“压力表情包”开场,鼓励学生们用表情卡片直观表达当前的压力状态;在“压力温度计”环节,学生们积极分享导致压力升高的因素,识别压力过大时身体发出的失眠、烦躁、胃痛等预警信号,提升了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针对学生们普遍存在的考前焦虑问题,讲师现场教学“478呼吸法”,帮助学生在焦虑时快速平复情绪;在“压力涂鸦”环节,大家用画笔将无形的压力具象化为“怪兽”,并通过撕碎或揉团的方式,打败“怪兽”,释放内心焦虑。活动还设置了“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环节,学生们写下对中考后自己的期许以及当下的小目标,在字里行间强化“我能行”的信念。在教室后方的“STAR能量加油墙”上,学生们写下“你超棒!”“累了就歇会儿”等暖心鼓励,有效将压力从“个人困扰”转化为“集体共鸣”,构建起他们在备考期间的心理支撑网络。

       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着眼于当下中考减压的迫切需求,更是一次重要的“心灵播种”,无论是呼吸法的日常应用,还是目标设定与自我对话能力的培养,都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积极的种子,帮助他们从容面对今后的挑战。作为襄阳市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总会将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联合专业机构,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公益心理服务项目,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襄阳市慈善总会鄂ICP备15016558号-1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溪苑路12号
电话:0710-3628425 传真:0710-3628425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55号 邮编:441021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