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8-18 15:57
来源:本站
“毅”起圆梦暑期专项助学行动——
全城寻找30名励志学子 每人发放5000元助学金
汇聚多方爱心,托举青春梦想!由襄阳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等联合发起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暑期专项助学启动,即日起至8月底将资助30名准大学生,每人发放5000元助学金,助力他们顺利迈入大学,开启人生新征程。
今年5月28日,市民政局、教育局等8家单位联合印发了《2025年“襄阳圆梦·圆梦向阳”慈善联合助学工程推进方案》。为响应该活动,雲毅慈善基金会拿出107万元对我市全学龄段学子开展帮助,其中15万元专门资助家庭困难的准大学生。
申请者不必是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或临时遭遇变故的准大学生均可报名。因名额有限,优先考虑高考成绩一本线以上,且品学兼优、励志向上(高中阶段表现受校方认可)的学子。
活动流程简便高效,鼓励学子主动争取。即日起,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将向主办方推荐人选,学生也可联系市融媒体中心获取申请表自荐;随后雲毅慈善基金会进行初审,记者实地家访核实,还会让学子的优秀事迹登上媒体,点亮城市正能量;8月下旬将在市区举行统一发放仪式,学子现场领取助学金及其他助学物资。整个过程阳光透明,确保每一份爱心都精准送达。
“‘毅’起圆梦活动不只解燃眉之急,更构筑一座城市向上阶梯。”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鹏辉表示,活动导向积极,以励志故事感染社会,引导市民“众志成城托起梦想”。
雲毅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姗月说:“我们寻找的不只是需要帮助的学子,更是未来能照亮别人的火种。基金会将持续关注受助学生,根据需要提供跟踪支持,让这份助力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持久激励。”
爱心涌向励志大学生刘必胜
“妈,等我毕业了,就找份好工作,让你和弟弟过上好日子。”7月22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一位中年妇女呆呆地坐在走廊里,不敢去看ICU里的儿子一眼,脑子里却总是浮现出他笑眯眯的样子。更让她难受的是,儿子本在上大学,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才利用暑期到武汉打工。看着高额的医疗费账单,自己无力支付,这位妈妈心如刀绞。
这位妈妈叫毕进。7月18日,记者注意到襄阳科技职业学院多名教师转发一则求助信息。求助者就是毕进,襄阳人,是该校大二学生刘必胜的母亲。这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为了一家四口的生活和孩子们的学业,毕进夫妇俩远赴新疆打工。三天前,毕进突然接到武汉警方的电话,说她的儿子在汉南区被一辆渣土车撞倒,情况危急。他们赶到医院时,儿子已经被送进了ICU抢救。医生说,患者全身多处骨折,内脏受损严重,尤其是颅脑受伤严重,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还没脱离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并发症。而和他同行的那位年轻人,因为伤势过重,当场就没了……听到这些消息,毕进险些瘫倒在地。
目前,他们已经花光了10余万元积蓄,后续儿子还需多次手术及康复治疗,可能还需数十万元。这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于是毕进通过网络求助。襄阳科技职业学院获悉此事后,恳请社会力量对他们进行帮助。刘必胜的同学们也纷纷自发捐款,短短两天就募集了3189元。
刘必胜的班主任说:“必胜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父母常年在新疆打工,弟弟还在上小学,平时爷爷奶奶在带,他周末放假就会主动带弟弟,以前不到打工的年纪,就自己坐车去新疆,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能工作了,就利用暑假打工赚钱。”
不仅如此,刘必胜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尤其是实习期间勤恳踏实,被企业评为“生产小能手”。
记者将此情况反馈给雲毅慈善基金会后,当即获得了资助意向。
该基金会理事长王姗月说:“听闻刘必胜同学的经历,我们深感心痛,也被他的担当、坚韧和孝心深深打动。他让妈妈过好日子的承诺,是对家庭最深切的爱与责任;他努力打工减轻父母负担的行动,展现了一位励志青年的自强不息。我们会尽快将5000元助学金转到其父母的账户,用于支持必胜最紧迫的医疗救治。我们深知后续的康复之路漫长且需要更多资源,这正是我们联合多方力量发起助学工程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一道守护孩子们的这份励志阳光,让他们继续求学。”
如果您也愿意为刘必胜献出一份爱心,可以联系襄阳科技职业学院。联系人:陈老师,电话:13487107343。
女飞行学员徐诗怡获评“创优之星”
7月17日,《襄阳日报》报道枣阳一中女生徐诗怡成为湖北省今年唯一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的女飞行学员,引发广泛关注。21日,经推荐,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襄阳融媒体中心授予徐诗怡2025“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创优之星”称号。
在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的誓言感召下,这个18岁姑娘每日雷打不动做眼保健操、晨跑800米、完成40个仰卧起坐。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她在“弯道超车群”深夜打卡的身影成为学风标杆。空军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背后,是用三年血汗浇灌的凌云之志。
今年5月,襄阳民政、教育等八部门联合发起“襄阳圆梦·圆梦向阳”慈善联合助学工程,襄阳融媒体中心联合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开展“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雲毅慈善基金会特别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励志、创优学子,额度为每人2000至5000元,徐诗怡获评“创优之星”,获得5000元助学金。
雲毅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姗月在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徐诗怡同学,你的坚持令人动容!为守护飞行员必需的视力,你把眼保健操当作每天不可或缺的任务认真完成;为练出飞行员的强健体魄,操场跑道记下你三载不辍奔跑的足迹。这份韧劲和自律正是你通向蓝天的坚实阶梯。‘创优之星’的称号,是向你在平凡日常中书写不凡的青春志气致敬!愿你以此为起点,在更广阔的天空为国争光!”
得知获奖消息时,徐诗怡有些不好意思但眼神坚定:“谢谢肯定!我会永远记得聂海胜学长的话,时刻准备着。去了航大,我一定加倍努力训练、学习。”班主任赵娜欣慰地说:“徐诗怡的成功就是靠‘认真’二字。她认准目标,日复一日地坚持做好每件小事,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暑假给水电工父亲当“小工”,感动1800万网友
“孝心少年”获得5000元助学金
弥漫灰尘的工地上,12岁男孩扬扬(化名)赤膊上阵,动作娴熟地穿电线、缠胶布、钉线管,汗水浸透全身。这个暑假,他成了水电工父亲的“小帮手”。更令人动容的是,当被问及有钱后想做什么时,他脱口而出“买好吃的”,随即又补充道:“不过,要先给爸爸买一双鞋,他的鞋破了。”
那挥汗如雨的小小身影,那句“在工地帮爸爸也是一种学习”的励志话语以及“有钱了先给爸爸买鞋”的质朴心愿,深深打动了网友。他的故事经襄阳市融媒体中心报道后,感动1800万网友。7月14日,市慈善总会、市雲毅慈善基金会决定授予扬扬“励志之星”称号,并发放5000元助学金。
今年5月,襄阳民政、教育等八部门联合发起“襄阳圆梦·圆梦向阳”慈善联合助学工程,襄阳融媒体中心联合襄阳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雲毅慈善基金会特别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励志、创优学子,额度为每人2000至5000元,扬扬获评“励志之星”,获得5000元助学金。
雲毅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姗月在给扬扬的颁奖词里写道:“炽热的空气下,瘦小的脊背滴落汗珠,扳手与线缆是他独特的暑假作业。在水泥灰弥漫的世界,你的身影虽小却无比坚韧。一句‘先给爸爸买双鞋’,让那裂开缝隙的鞋底瞬间盛满滚烫的亲情。水泥地上凿开的线路是明天的希望,你心中默默规划的‘鞋’与‘好吃的’,是寒门孝子最清澈的光。”
当我们将资助消息告诉扬扬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父亲纪新感慨万分:“我经常跟儿子说,家里条件有限,得自己努力。没想到他的懂事和孝心会被这么多人看到,谢谢大家。”
纪新说:“我的父母种地,我学了一门手艺。希望扬扬以后比我强,走得比我轻松一点。”
拥抱苦难,敢于追梦,学习成绩稳居年级前三名
13岁女孩获评“励志之星”
幼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在西藏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5岁时,奶奶因病离世;10岁时,爷爷患重病瘫痪在床。她每天为爷爷喂水擦身、端屎端尿,一年多以后,爷爷撒手人寰。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妙妙的学习成绩稳居年级前三名。
今年13岁的妙妙(化名),是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学生。近日,襄阳市慈善总会和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一行从市区驱车约20公里,来到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下车步行约5分钟,便来到一座土坯房前。屋内杂物堆砌、蛛网蒙尘,左手第一间房是妙妙的卧室,一张木桌、一台风扇、一席凉席、一个白炽灯泡——便是全部家当。
堂屋右侧,贴满奖状的斑驳土墙格外显眼。妙妙告诉我们,那是爷爷生前一张张亲手贴上去的。
和上学一样,每个周末,妙妙坚持五点半起床,她以凉席为桌演算习题,捡来粉笔头在土墙上写单词……妙妙说,“考上好高中,迈进好大学”,是她对爷爷的承诺,也是自己心中的梦想。
爷爷离世后,家中没人给妙妙报听写,她就先背熟课文、单词,再默写;无人辅导作业,她就一道道反复自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
班主任王红云说,妙妙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神紧追老师,周遭杂音仿佛自动屏蔽。正是这份专注,让她当堂便能消化所学知识。
妙妙告诉我们,每周她最盼望的就是上学,因为学校里有老师的关爱与同学们的陪伴。
在妙妙心里,王红云是如同妈妈般的存在。王红云不仅经常为她添置衣物,还时刻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其他学科老师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也纷纷送来书籍和生活用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妙妙说,这些有爱的师者,是她生命里温暖的光,她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这份恩情。
妙妙以其乐观和坚韧获评2025年度“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励志之星”,并赢得5000元资助。
为了不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失学,今年5月28日,市民政局、市教育局、襄阳融媒体中心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襄阳圆梦·圆梦向阳”慈善联合助学工程。教育部门每年为妙妙提供1500元生活补助,妙妙所在学校为其减免约1000元的费用。
此外,襄阳融媒体中心联合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共同开展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向包括妙妙在内的30位学子发放6万元助学金。妙妙此次获得的4500元资助,基本覆盖她全年在校的必要开支。
雲毅慈善基金会还另设20万元专项资金,面向全市开展困境帮扶类、英才激励类资助,额度为每人2000至5000元,特点是“随时申请,及时发放,额满即止”。妙妙再获5000元资助,主要用于解决周末用餐和平日生活补贴。
我们将资助消息告诉妙妙时,她的回应纯真而坚定:“谢谢大家,我会更努力学习,像爷爷希望的那样。”这印证了她常向老师提及的信念:“只要努力,就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