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2-01-18 09:36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市慈善总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乡村振兴、抗洪救灾、帮困助弱、志愿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募集善款2309.85万元,救助支出2662.69万元,有效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一、强基固本、创新引领,慈善实力稳步增强
1.创新编制乡村振兴慈善项目。4月,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乡村振兴 慈善先行”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旨在发挥慈善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困难党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和关怀。活动共募集善款246万元,分别为农村留守儿童和特困党员发放学习用品包(文具、绘本等)、冬季微暖包(保温杯、暖手袋等)、生活用品(米、面粉等)。
2.搭建平台爱心企业再发力。面对生产经营压力大的形势,仍有一批爱心企业踊跃捐赠,成为慈善活动的先行者。2021年,泽东化工集团捐赠291万元,开展助学、助医、帮扶定点村修建基础设施等公益活动。大力集团建立“支持山区农民养羊基金”,捐赠122万元帮助农民创业致富。湖北中烟襄阳卷烟厂捐赠15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帮困助学。
3.省市联动项目取得成效。一是“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在全市推进以来,募集资金132.57万元,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体帮扶、疫后恢复重建等慈善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为全市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助养项目上线以来,通过公益宝平台募集善款17.64万元,全市累计发布772名困境儿童资料,结对帮扶166名困境儿童。
4.积极推进慈善网络募捐发展。以“互联网+慈善”模式为驱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慈善新业态发展。一是聚焦暴雨灾害闻讯而动。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河南、襄阳等地的暴雨灾害,总会及时编制线上募捐项目,通过媒体和网络宣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慷慨解囊。线上广大市民通过网络捐赠善款5万余元,并有力地带动线下捐赠200余万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二是拓展网络募集渠道。12月,为深入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营造浓厚的“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氛围,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慈善总会等单位联合制定《襄阳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实施方案》,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可自愿通过线上、线下形式申请认种捐款,所捐善款将进入总会账户,形式“互联网+慈善”模式,为环保事业助力。
5.扎实做好旧衣捐赠公益项目。为提升市民环保意识,让旧衣物变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一是总会联合襄州区义工协会开展“襄衣情”环保与公益同行旧衣项目。该项目在襄州区投放150个旧衣回收箱,募集旧衣物3万多件、鞋子1000多双、棉被20多床、文具和书本10多袋。通过整理消毒后,不定期捐赠给襄阳市救助站以及周边乡镇养老院、精神病院、乡村留守儿童家庭等。二是爱心人士陈红军通过建立“爱循环慈善爱心基金”,联合总会开展“爱循环”旧衣再利用公益项目。该项目在襄城区投放旧衣循环箱320个,储备可以穿的衣服1.3万多件套,处理污染的废旧破纺织物7万件套,并捐赠2.8万元在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分别慰问襄州区、枣阳市熊集镇及鱼梁洲明珠社区等地的部分贫困老党员、贫困家庭100余户,通过慈善冠名基金捐赠1万元,资助宣传公益,得到市民好评。
6.多方合力支持我市疫情防控。一是8月上旬,总会募集防疫物资,开展“助力防疫 夏送清凉”活动。在市民政局局长曹黎的带领下,赴襄阳四个高速防控点、襄城民主路社区、川惠核酸检测点等地开展慰问活动,为基层防疫人员送去西瓜3000斤、矿泉水150箱、冰柜4台,天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防疫降暑药品。二是9月,湖北省慈善总会结合捐赠方意愿,向我市捐赠防疫物资4075箱(包含酒精喷雾2669箱、免洗凝胶1406箱),总会及时上报市民政局进行分配,并组织各地民政部门安排专人对接捐赠物资接收事宜,全部分发到我市基层社区等相关单位,用于支持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三是11月,湖北省慈善总会联合爱心企业向我市符合条件的四家三级公立医院共计捐赠4套3D医用外固定打印机,支持我市医疗事业发展,助力我市疫情防控。
二、服务大局、精准施助,慈善力量不断作为
1.稳步开展现有特殊救助项目。一是积极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1月,总会募集价值29.45万元的药品,这批药品是马应龙药业有限公司献出的爱心,在春节期间通过各地慈善组织送往乡镇福利院和困难群体。二是“爱佑童心”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活动在襄阳启动。11月,总会联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襄州区人民医院开展该项活动。活动当天,免费为患儿们进行彩超检查及病情诊断。符合条件的13名患儿免费接受心脏病手术。
2.携手爱心企业助力贫困学子。9月,总会联合骆驼集团赴南漳县李庙镇李庙中学开展助学公益活动,为该校师生送去笔、画本等价值近3万元的学习用品。10月,2021年劲牌“慈善阳光班”在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开班。劲牌集团“劲牌公益基金”分别向襄阳四中、襄阳五中“慈善阳光班”各捐赠人民币60万元,用于资助“特优特困”高中生完成学业。
3.“慈爱阳光”社工服务项目圆满收官。2021年初,总会投入50万元,实施“慈爱阳光”计划,入围的四家社工组织深入我市各社区对困难群体开展帮扶。项目实施以来,成立专业小组12个,确立重点帮扶对象20人(户),组织各类活动32场次,全年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12月,“慈善阳光”社工服务项目结项路演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四家社工组织就情绪疏导、困难家庭帮扶、社区融合、社工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路演,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4.播撒慈善大爱惠及更多群体。一是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9月,市民政局局长曹黎等一行,先后到襄阳四中和特殊教育学校慰问教育工作者,为他们送去了月饼等慰问物资,并向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二是中秋节慰问社区工作者。9月,市民政局副局长施海潮等一行分别到擂鼓台社区、民主路社区、明晶巷社区、朝晋门社区,看望和慰问社区工作者,为他们送去了月饼等慰问物资,送上中秋节日的祝福。
5.精准帮扶困难群众。2021年,总会为“格列卫”、“达希纳”、“易瑞沙”、“泰瑞沙”患者发放中慈援助药品875人次,药品价值约880万元。6月,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总会看望慰问水利工程团扶贫干部遗属万老师,为她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并提前送上“七一”节日祝福。
6.拓宽救助范围展示大爱精神。今年入夏以来,河南、襄阳、山西等地发生强降雨,郑州、宜城等地受灾严重。灾情发生后,市慈善总会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迅速开展河南、襄阳、山西防汛救灾专项募捐活动,航宇救生装备公司、妞妞食品公司、深圳弘法寺暨深圳市智慧东方公益基金会、市民政局系统等单位和市民纷纷献出爱心,募集救灾款物达300余万元。并组织志愿团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和支援当地救灾工作,帮助灾区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三、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志愿服务发挥实效
2021年,市慈善总会唐爱公益志愿团和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团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全市文明创建、敬老助学、助残助孤、社区关爱等各类公益志愿服务上不断取得发展。
1.唐爱公益志愿团发挥各方力量开展志愿服务。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志愿团现有志愿者260人,全年共组织活动56场次,走访帮扶困难家庭35户。5月,志愿团联合中原街道团工委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活动。12月,志愿团组织志愿者参加为期两天的襄阳火车站创文志愿服务工作。二是疫情防控,勇于担当。8月,志愿团遴选团队志愿者,组建了市慈善总会唐爱突击队,以防疫、救援、保障、志愿为己任,参加多次志愿服务与疫情防控,为社区及校园进行防疫消杀,消杀面积累计约90842平方米,受到社区及学校的一致好评。三是心系灾区,逆向出征。夏秋时节,河南、襄阳、山西等地先后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志愿团积极作为,迅速行动,筹集灾区急需物资价值约50万元,前后7次出征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和卫辉市、南漳县李庙镇和长坪镇、襄城区欧庙镇、宜城市、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等地进行支援,得到上级领导及对接方的高度肯定。
2.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团精准帮扶孤困儿童。一是加大孤困儿童帮扶宣传力度。志愿团加强志愿者学习课程,组织志愿者学习传统文化,在帮扶孤困儿童的过程中,做到“用心、尽心、走心”。实行“一对一”帮扶,从日常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进行帮扶,重点关注心灵品质成长,让孩子成才成人。二是组织开展多样化帮扶活动。秋冬时节,志愿团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各类衣物近2000余件,各类鞋、帽、书包1000余件,绘本、学习文具500余套,为孤困儿童购买御寒衣物,帮助孤困儿童度过寒冬。志愿团举办不同主题活动20余场,丰富孩子的假期文化生活。三是增加孤困儿童对接人数。志愿团组织志愿者“一对一”帮扶近400个孤困儿童,一年不少于8次陪伴,每次陪伴不少于2个小时。四是加强分团建设。2021年,志愿团在加强建设襄城、樊城等城区分团以及宜城、老河口、南漳分团的基础上,在双沟、朱集镇等地分别成立了乡镇分团,志愿者走访摸排200多个社区和村庄,深入众多家庭,对接帮扶孩子400余人,有效帮扶到更多的孤困儿童。
四、深化宣传、扩大影响,行业形象得到提升
1.丰富慈善宣传阵地。在襄阳慈善网发布慈善活动和相关慈善资讯88篇,印发了9期《襄阳慈善信息》,向各会员单位通报慈善工作。结合《湖北慈善条例》颁布、“中华慈善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印制1000份《湖北慈善条例》宣传折页分发到会员单位、企事业单位,普及慈善知识。
2.联合多方媒体扩大宣传。加大与襄阳日报社、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力度,定期开展专版宣传,围绕乡村振兴、慈善文化等重要慈善元素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总会重点、亮点工作和先进典型,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3.切实加强网络平台维护。总会及时做好日常网络募款、平台项目发布、内容更新等工作。做好网站信息采集、发布和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慈善法规要求,通过官网发布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以及项目筹款使用情况,确保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4.开展慈善先进表彰活动。9月,市慈善总会联合相关部门举行“乡村振兴•慈善先行”公益活动爱心单位总结颁奖仪式,市慈善总会会长艾文金、市民政局副局长施海潮、市教育局副局长肖艳芳、共青团襄阳市委副书记姬霜秋、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忠等出席活动,为11家爱心单位颁发“突出贡献奖”,为58家爱心单位颁发“爱心单位奖”。通过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5.积极参与创文工作。为助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会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市民政局创文迎检路段执勤工作,检查包保路段环境卫生,整治“三车”乱停放,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劝阻引导和帮其联系民政救助,维护路段交通秩序及制止各类不文明行为。印制创文资料发放给全体工作人员熟知、熟记,并保持办公场所干净整洁,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五、坚定方向、依法行善,抓实总会内部建设
1.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我会支部从抓好学习教育、制度建设和组织生活三方面入手,逐步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成一项长期制度,同时围绕局机关党委要求,开展了党课宣讲等活动。同时总会还组织(县)市区慈善会赴井冈山参加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2.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和能力。总会注重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慈善工作储备力量。5月上旬,总会组织(县)市区慈善会赴黄梅县慈善会考察交流“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及先进工作经验。5月下旬,总会组织工作人员赴郑州参加慈善组织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研讨会,学习交流慈善组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9月,《湖北省慈善条例》正式实施,总会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湖北省慈善条例》,增强慈善法律法规意识。
3.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总会建立和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自觉接受民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树立慈善组织的良好形象。4月,主动接受湖北华炬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2020年度慈善财务审计。审计结果认为:2020年慈善活动年度支出高于上一年善款总收入的70%,工作经费支出(管理费用)低于本期总支出的10%,符合《慈善法》有关规定。5月,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税务局联合下发《关于2020年度-2022年度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名单的公告》,市慈善总会及樊城区慈善协会、襄州区慈善总会、高新区慈善会、枣阳市慈善会、宜城市慈善总会、老河口市慈善会、南漳县慈善会、谷城县慈善会、保康县慈善会10家单位名列其中,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4.加强全市上下联动。今年以来,在会领导带领下,总会先后多次深入各县(市)区慈善会进行调研、交流慈善工作;深入企业,帮助协调企业生产发展方面的社会问题;深入困难家庭,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3月,总会召开全市慈善工作座谈会。(县)市区慈善会代表进行了工作经验介绍,总会副会长代表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慈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5.安排专人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2021年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部署,总会安排专人参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联防联控组和医疗与物资保障组工作,主要负责社区疫情排查,统计全市范围内从重点疫情地区返乡人员数据,参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应急值班等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慈善总会、市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慈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看到,面对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市慈善总会在品牌打造、文化融合、募集渠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用更加长远的战略思维思考,坚持不断创新、开发慈善新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努力实现襄阳慈善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2022年,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进程中,慈善事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市慈善总会将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牢方向,抓住机遇,始终坚持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的工作方针,围绕善款募集长效机制、救助品牌可持续发展、慈善组织建设专业化三个重点,扎实推进各项慈善工作,促进我市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思想引领,形成慈善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政治意识。要坚持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认真抓好党建,坚定政治方向,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慈善法》、《湖北省慈善条例》的学习,依法行善,保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三是坚持探索创新。根据“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救助模式,努力提升襄阳慈善硬实力,建设一支高质量慈善工作队伍。
二、多元发展,推动慈善事业上台阶。一是打造慈善项目平台。着眼民生短板,培育发展新的慈善品牌项目,吸引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联动省慈善总会着力推进“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助养、“幸福家园”村社互助等公益项目。继续争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福彩资金支持。二是加大慈善基金推广力度。组织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慈善,设立冠名基金,倡议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根据运营效益和利税情况认捐慈善基金,履行社会责任。三是巩固发展互联网募捐。继续扩大互联网日常募捐面,联合爱心企业开展线上慈善活动,广泛吸引更多社会人士以便捷的方式参与慈善公益,打造慈善募集新的增长点。四是开展“慈善一日捐”等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慈善活动。深入乡镇地区开展调研,了解掌握特困群体信息,乡镇发展难题,通过登门拜访或召开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动员省内外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进来,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三、聚焦民生,提高慈善救助精准度。一是以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为节点,以贫困弱势群体为对象,深入开展助老帮困、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等送温暖系列活动。二是加快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丰富慈善帮扶体系。继续探索“慈善+社工”、“慈善+志愿服务”、社区群众心理抚慰等新的慈善救助服务模式,帮助城镇困难群众解决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是7-9月份,开展“金秋助学”系列活动,将传统慈善救助品牌继续做好做实。四是凝聚慈善大病救助资源。精准实施“爱佑童心”先心病患者、“微笑列车”唇腭裂患者、重大疾病患者、遭遇不幸家庭应急救助等活动。加强与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总会的交流,争取更多救助资源辐射到本市的贫困患者。
四、与时俱进,扩大慈善组织影响力。一是借力主流媒体深化宣传。继续加强与襄阳广播电台、襄阳日报社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定期推介襄阳慈善工作的亮点特色。在“中华慈善日”等重要节日里做好慈善宣传。加深与全市各级慈善组织的联系互动,利用媒体、互联网的作用帮助市、县慈善组织扩大影响力。二是利用好自属媒体,办好《襄阳慈善信息》、襄阳慈善网、总会微信公众号,多形式全角度宣传慈善典型,讲好慈善故事,弘扬慈善精神。三是开展慈善先进和优秀项目表彰活动。树立一批慈善先进典型,鼓励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到慈善扶贫济困活动中,提升慈善影响力。
五、强化职能,提升慈善队伍硬实力。一是加强党建工作,抓好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与作风建设,持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二是继续强化慈善信息公开,定期在总会网站公示慈善经费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主动邀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确保慈善款物使用真实准确、公开透明。三是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根据慈善工作发展需要,适时组织全员学习培训,带领工作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优秀的经验做法,丰富工作思路。四是深化区域慈善协作,力争在资源共享、发展共赢上取得进展,继续争取中华慈善总会和湖北省慈善总会的支持,加深交流合作。